米兰体育-意大利足球巨星风采无限,实力对决引爆激情
文意大利足球巨星风采无限,实力对决引爆激情:幻想狂刘先生
最近一个视频点燃意大利足球巨星风采无限,实力对决引爆激情了米兰体育微博和朋友圈,视频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道场观看一场演武,两个身着胴丸(一种日本铠甲)的武者互相做着一些略显逗比的摔投动作,好事的国内网友给视频做上了字幕,给人一种普京看懵逼了的搞笑感,引发国内网友群嘲。话说嘲讽也要讲基本法,安倍邀请普京观看的表演究竟是什么幺蛾子,普京当真看不懂么,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国内网友给这个演武视频编排的台词和情节
日文的新闻中把这个表演叫做:“講道館古式柔道の形の演武”,即使不懂日文也能看明白,意思就是古代柔道的对练套路表演,这个讲法其实是错的,至少不准确,这个东西实际上叫做“甲胄柔術”,是日本古代武士在战场上所使用的徒手格斗技术,那么大家就好奇了,打仗怎么还能打到徒手的地步,其实这个跟日本的古代战争形态有关。
最早征服日本列岛的人是来自东北亚的弥生人,他们通过朝鲜半岛,带着大陆上的马匹和环首刀入侵了日本列岛,这就是江上波夫所说的“骑马民族征服”,没有见识过战马的绳纹人逐渐被这些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征服了,弥生人和绳文人不断的混血形成了今天的日本民族,绳文人的面部轮廓清晰,浓眉大眼,体毛很重,鼻梁挺拔如雕塑一般,而弥生人则是典型的东亚人外貌,和朝鲜、中国人差不多,日本当红影星阿部宽就被认为保留了较多绳文人的特征。
保留有较多绳文人特征的日本男星阿部宽,帅有什么用啊还是被征服了
回归正题,弥生人从大陆入侵日本列岛,不但带来了马匹和铁质武器,也带来了大陆民族的战争技术,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日本列岛上的战争形态都是以武士之间的骑射和单打独斗进行的,尽管武士都带着大小二刀,但主要是起到防卫和彰显身份的作用。真正彻底改变了武士作战方式的,是女真人入侵的“刀伊入寇”事件和两次“蒙古来袭”战争,日本武士骑乘的战马也是来自亚洲大陆的蒙古马,但是引入时间太长马种劣化,体形变得相当小,日本武士使用的和弓虽然威力大,但是射速慢。日本武士穿着沉重的大铠骑在这种小马上用和弓跟游牧民族对射,结果自然是惨烈的很,但是日本人发现,对射占不上便宜,但是在肉搏中日本武士却总能依靠精良的装备和从小训练的武艺占据上风,于是日本武士逐步放弃了骑射战术,转而使用武士集团徒步作战的战术,常常主动卷入近身肉搏战中,在一系列海滩攻防战中给予蒙古军队重大杀伤,最终消灭了残存的蒙古军队,取得了弘安之役的最终胜利。
骑马与蒙古人对射的日本武士在战争初期死伤惨重,不得不改变战术,与蒙古人贴身肉搏
自此之后,武士集团徒步作战成为了日本战争的主要形态,剑术取代了骑射技术,成为了武士最为推崇的武艺。这种形态下,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贴身肉搏是不可避免的,兵荒马乱之中,武器遗失,或者与敌人距离过近无法使用的情况是常有的,因此徒手格斗的技术也逐步发展了起来。
一个比较典型的战国武士形象,拍摄于江户末期,后来上色的
进入战国时代后,战争的频率和烈度都明显上升,双方的战术都差不多,战斗一般是以弓箭和铁炮对射开始的(大家都没什么炮兵),在对射中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之后,就是长枪的对捅和拍击,战争的最后阶段往往是武士的近战肉搏,因为双方的铠甲都比较完备(当世具足),因此具备破甲能力的弓箭和铁炮才是武士伤亡的第一原因,因为武士所佩戴的双刀(打刀和肋差)都不具备多少破甲能力,因此肉搏战最后变成徒手MMA的情形也不是没有,当世具足的最大弱点在于腋窝部分毫无防护,而这个部位人在站立情况下是很难攻击到的,因此在穿着盔甲的徒手格斗中,放翻对方才是第一要务,在人挤人的肉搏战场上,穿着铠甲被放翻基本等于挂了一半,武士刀拿铠甲没奈何,但是人踩马踏长枪乱扎足以要了人命,把人放翻压制住之后解开他的喉轮(护颈)和颊当(面甲)直接扎他脸也是个办法。因此,如何快速的放翻别人,以及防止被别人放翻,就成了战场徒手格斗的第一要务。
一套典型的当世具足,这种盔甲的弱点在于腋窝和眼睛
武士在战场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这一套着甲状态下的徒手格斗技术,就是我们在这个视频里看到的演武,叫做“甲胄柔術”,就是身穿铠甲的徒手格斗技术,这一套技术主要是以摔跤和擒拿技术为主,也包括了一些踢裆插眼的阴毒招式,这些技术后来还形成了一些系统的流派,比如“柳生心眼流甲胄柔术”。视频里看到的是形的演武,就是攻防套路的互相演练,一个人按固定的套路去摔,另外一个人也按照固定套路去倒,日本人干事儿特讲究仪式感,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摔人的摔完人之后总是以一个固定的姿势结束回合,而被摔的呢,也是一样。
风靡全球的HMB(采用全套史实装备和武器的兵器格斗)运动,也是以一方彻底失去意识,或是倒地即判定另外一方获胜
这一套技术跟普通的摔跤技术是相当不一样的,首先穿着盔甲,带着笼手(护臂、护手)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拿到普通的把位(摔跤/柔道术语,指摔投时手抓扯的位置)的,我们在穿着道服(柔道服/摔跤褡裢)时,主要是拿对手的大领和小袖这两个把位,而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从后方抓住对方铠甲的边缘把他拽倒,说明甲胄柔术和普通摔跤是很不一样的。
另外穿着甲胄的状态下人的灵活性会受到一定影响,更容易被摔倒,而形の演武主要重视表演性和仪式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看起来很逗比的原因。
所以呢,日本人把这个玩意叫做古代柔道,是很不准确的,甲胄柔术中的一些技术确实存在于现代柔道之中,但比重不大,后者的亲爹跟日本天皇一样,也是从大陆渡来的。
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其实也是外来人口,天皇政权和诺曼人在英国的一系列政权很相似
如果你练过中国式摔跤又练过柔道就会惊奇的发现,双方的摔投技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柔道中的每一个技术,都能在中国式摔跤中找到相同的对应,柔道中的背负投(过肩摔),在中国式摔跤里叫揣子,柔道里的各种刈技,中国式摔跤里叫各种勾子别子。但是柔道里的寝技、绞技和关节技术,中国式摔跤里可是一点没有,柔道里一些凶狠残忍的技术,比如外卷入(摔倒对方后整个身体砸在对方身上,中国女柔佟文的必杀技),中国跤里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式摔跤里的大揣子,柔道叫背负投(过肩摔)
实际上,中国式摔跤和日本柔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就是宋代发展起来的相扑、手搏、白打技术,宋代的相扑跟现代的日本相扑不是一回事,而是更类似于摔跤、柔道,《水浒传》里的燕青、焦挺,都是相扑好手,黑旋风李逵被燕青摔的爬不起来,从此心服口服。手搏和白打类似散打和MMA,是带有拳脚和摔跤技术的综合格斗技。在文化繁荣的宋代,相扑是一种时髦的娱乐项目,非常流行,看看当时相扑手的名头:“周急快、董急快、杨长脚、铁梢公”就不难想象他们当年的风采,不仅有男子相扑,还有女子相扑,南宋时期杭州城里有名的女相扑手有“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看名字也知道不是善茬。
宋代墓葬中出土的相扑图,很难想象女子也穿成这样上去摔,观众恐怕不仅仅是去看摔跤的吧
相扑、手搏、白打技术通过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逐渐输入日本,但是这种过程是很缓慢的,系统的、批量的传入日本,主要是蒙元灭宋和满清灭明这两个历史时期完成的,这两个时期,不甘心接受殖民统治的大批思想家、文人名士和武术家以及普通百姓向东逃往“衣冠犹在”的朝鲜和日本,也把相扑和手搏技术传入了日本,逐渐形成了柔术,在这其中,于1619年东渡日本的杭州武术家陈元赟最具代表性,日本很多著作比如小松原涛的《陈元贇の研究》都把他作为日本柔道之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1882年由嘉纳治五郎创立了讲道馆,规范了柔术的技术体系、规则、礼仪和文化,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柔道。而嘉纳治五郎门下的前田光世则把柔道传到了巴西,格雷西家族把柔道中的寝技和关节技加强后,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格雷西柔术”,也叫“巴西柔术”,风靡全球并彻底震撼了综合格斗届。因此,笔者认为,陈元贇应该称为“柔术之父”比较贴切,而嘉纳治五郎称为“柔道之父”比较合适。
后立老者为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经历了明清易代的中国摔跤,则经历了另外一次巨变,就是满蒙布库技术的涌入,摔跤,满语称为布库,蒙语称为博克儿,哈萨克语称为别勒克,从词源上不难看出,这是游牧民族的传统摔跤技术,满清入关后把他们的摔跤技术也带了进来,这些技术在清代与汉族传统的相扑手搏技术发生了混血,并在清朝皇帝宴请蒙古诸王公的仪式上与蒙古摔跤手的一次次对决中,吸收了蒙古摔跤的技术,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式摔跤。
蒙古博克儿手
在清代,自康熙以来,皇帝就有了蓄养专门摔跤手的机构,称为善扑营,他们既是皇帝的近卫军和贴身侍卫,也是专业的摔跤运动员,平时专门练习摔跤,也负责在皇帝宴请蒙古王公的宴会上,与蒙古王公蓄养的蒙古摔跤手较量。但在民间,因为满清统治者“汉人强,满人亡”的统治思想,摔跤技艺被满洲人和善扑营所垄断,汉民族传统摔跤技艺在民间逐渐衰败、消失了,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中国式摔跤,是满清灭亡,失去了生计来源的善扑营成员在北京天桥卖艺,技艺由宫廷又流传回民间,由宝善林(一代跤王宝三儿)这些人传承下来的。
一代跤王宝善林(咱们现在能看到那点东西都是老爷子这一辈从善扑营的满人那里学出来的)
那么,寝技、绞技和关节技是怎么在中国式摔跤中消失,又在日本柔道中保留的呢,这是因为日本人的起居主要在地板上,寝技在夜间防卫中具有现实意义,而中国人逐渐普及了床,寝技也就逐渐消失了。绞技的消失则与中日服饰的分野有关系,柔道中的绞技与巴西柔术的裸绞不同,大都要借助衣襟来完成,这对于中日这样传统服饰都是“交领右衽”的民族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而满清入关后剃发易服,清朝的服饰普遍领子较小,利用服饰特点的绞技的意义也就不大了,真要勒人还不如用辫子。而关节技主要在单打独斗中才有用,中国自汉代以来,多采取步骑协同的大兵团作战方式,特别是明代后期,实际上是一小股精兵带着一大堆炮灰作战,胜则一拥而上,败则一哄而散,遭受一点点损失就崩溃的场面很多,战斗很少能进行到徒手格斗的地步,因此关节技术也逐渐没落了,现在还有一些“拿”的方法流传下来,但也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了。
送襟绞是比较典型的利用交领右衽衣服的特点进行绞杀的技术
中国式摔跤、柔道、巴西柔术在彼此交流中有许多有意思的典故,日本柔道王牛岛辰熊,因为训练刻苦,被誉为“鬼的牛岛”,1941年来到北京,以中国式摔跤的规则与宝三等中国跤手较量,诸位看官可能要嘀咕了,41年北京还在日本人手里啊,这较量能公平吗,不是跟《叶问》里面叶问打鬼子将军一样了么,其实这较量还真是公平的,因为牛岛辰熊本人是个坚定的反战人士,还因为刺杀东条英机险些被枪毙,最后有人搭救,判了几年徒刑了事,所以较量应该是公平的,胜负至今成谜,不过似乎是牛岛赢了,因为宝三爷当时年纪已经不小了,而且中国的跤手维持生活的压力大,不能像日本职业选手那些全心全意的投入训练。牛岛为人品德高尚,武艺高强,电影《精武门》中参考他的事迹并借用了船越义珍的名字,创作了日本黑龙会高手船越文夫的经典形象。
牛岛辰熊和木村政彦师徒,木村的身形明显魁梧的多
牛岛辰熊是穿着中国褡裢,按照中国摔跤的规矩跟中国跤手较量的,这对牛岛来说稍有些不公平
牛岛辰熊的徒弟木村政彦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体格比牛岛更为强壮,训练也和牛岛一样拼命,被誉为柔道界的神话,1951年,木村政彦按照巴西柔术的规则,在极短的时间内降服巴西柔术的祖师爷HelioGracie,艾里奥坚持不肯拍垫认输,被木村折断了肩关节,木村折断艾里奥肩关节这个技术后来被吸收入巴西柔术的技术体系,以木村政彦的名字命名为“Kimurua lock”(木村锁)。
以木村政彦的名字命名的关节技“木村锁”,他用这一招扭断了老格雷西的肩关节
中间系红腰带(最高段位)者就是巴西柔术祖师Helio Gracie
中国式摔跤、柔道、巴西柔术同出一源,发展的脉络和成果也各不相同,柔道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进入了奥运会,被中国网友随意编排的普京本人就是一位柔道迷,拥有相当高的段位(荣誉的)和不俗的实力。而巴西柔术也是风靡全球,在PRIDE和UFC等赛事中大放异彩,任何一位综合格斗的选手,不练巴西柔术都不能进笼子。而反观中国式摔跤,自从1987年全运会取消中国式摔跤项目后,就一直在民间发展,在柔道、巴西柔术、合气道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境遇不禁令人唏嘘。
传统技艺凋零至此,不知道群嘲这个甲胄柔术表演视频的网友们,都是哪里来的自信与勇气呢?
实际上身为格斗爱好者的普京,进入讲道馆时态度谦恭而庄重,很有礼节
附:中国式摔跤传奇人物“花蝴蝶”常东升70多岁时的视频(动作干脆利索、美感十足)
作者简介:
@幻想狂刘先生
男,年龄不详,宇宙真理学专业硕士,粗通英、德双语,德国Liechtenauer剑术WildeSchulen流派练习者,虎贲骑士团成员,国内某美式橄榄球队防守截锋。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大国·小民·蝼蚁之心》,杂文《反智主义的背影(上下)》《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简明嗑药史》等。